跑步时这些信号不能忽视别让运动成了伤身的元凶!

跑步时这些信号不能忽视别让运动成了伤身的元凶!


  

跑步时这些信号不能忽视别让运动成了伤身的元凶!

  你是否也热爱跑步,认为它是锻炼身体的最佳选择?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些跑步意外事件让我们不得不警惕:运动虽然有益,但若不当,反而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2025年,在湖北江陵长江半程马拉松赛事中,一名30多岁的男子在跑步时突然晕厥,幸好赛事医疗团队及时施救,才挽救了他的生命。这一事件引发了对跑步安全的广泛关注。

  类似的事件并不罕见。假期期间,一名中年男子在深圳洪湖公园跑步时也因胸痛与呼吸困难倒地,经过及时的急救措施才恢复了意识。这些案例让我们意识到,即便是看似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在运动中遭遇猝死的风险。

  那么,跑步时我们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避免意外的发生呢?首先,心脏的负荷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运动时,心脏的泵血量会随之增加,若本身有心脏功能问题,再加上剧烈运动,心脏可能会无法承受超负荷的工作量而“崩溃”。

  在心脏骤停发生前,身体会发出一些警示信号,千万不要忽视。经常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尤其在睡觉时感到胸闷,或在激动时心跳加快,都是警示信号。若出现这些情况,务必尽快就医。心脏骤停的发生往往在最初的一小时内会有明显的预警,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可能挽救生命。

  遇到心脏骤停时,掌握心肺复苏术至关重要。心肺复苏术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主要手段,若发现他人倒地无意识,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争取“黄金4分钟”。配合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掌握AED的使用步骤,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他人。

  为了远离运动猝死的风险,跑步爱好者需要提前进行风险排查,定期体检,特别是心血管系统检查,确保没有潜在疾病。同时,确保充分热身,热身占总运动时间的10%至20%,可以帮助心肺适应运动强度,降低受伤风险。

  运动量也要循序渐进,初练者可以从3000到5000米开始,不宜急于求成。长时间运动时,及时补水非常重要,建议每跑5公里补充100至150毫升的水分。此外,生病时切忌运动,免疫力降低可能导致心肌炎等严重后果。运动结束后,最好再走10至20分钟,进行适当的拉伸,帮助身体恢复。

  跑步是一项有益的运动,但务必保持警惕,健康适度,量力而行。若出现任何不适,及时就医,确保运动带来的只是健康与快乐,而非伤害与意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06-03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