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拉松可别大意!JAMA研究:2010-2023年长距离跑步赛事中心脏骤停发生率稳定死亡风险却砍半背后原因很关键!

跑马拉松可别大意!JAMA研究:2010-2023年长距离跑步赛事中心脏骤停发生率稳定死亡风险却砍半背后原因很关键!


  

跑马拉松可别大意!JAMA研究:2010-2023年长距离跑步赛事中心脏骤停发生率稳定死亡风险却砍半背后原因很关键!

  JAMA研究显示,2010-2023年美国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心脏骤停发生率稳定,死亡风险大幅降低。

  2.男性心脏骤停发生率远高于女性,每10万名男性中有1.12人发病,女性每10万人中仅有0.19人。

  3.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疾病是最主要的病因,占比达到40%,患者存活率较高。

  4.由于急救措施的进步,如旁观者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普及,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几率显著提高。

  5.为此,赛事组织者需完善急救方案,设置AED放置点,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急救培训,跑友也要做好全面的心血管健康检查。

  如今,在国内健身氛围愈发浓厚,马拉松、半程马拉松这类长距离跑步赛事越来越火。打开社交媒体,常常能刷到跑友们分享的参赛经历,城市的大街小巷也总有不少人在为比赛刻苦训练。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马拉松和半马的参与人数都在持续上升,而这一趋势在我国也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挑战自我,用脚步丈量城市,感受运动的魅力。然而,在这股跑步热潮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心脏骤停。

  研究人员通过多渠道广泛收集数据,像比赛完赛记录、媒体报道、与赛事负责人的沟通、美国田径协会的相关记录,还有对幸存者及其亲属的访谈等,对2010-2023年美国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心脏骤停的发生率、死亡风险以及发病原因进行了全面探究。

  从研究结果来看,在这期间总计29311597名完赛选手中,出现了176起心脏骤停事件,涉及127名男性、19名女性,还有30人性别未知。对比2000-2009年的数据,心脏骤停的发生率相对稳定,每10万名参与者中大概有0.54-0.60人发病。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从每10万人中有0.39人降至0.20人,病死率更是从71%大幅降到34%。

  进一步分析发现,性别和比赛距离对心脏骤停的发生有着显著影响。男性的心脏骤停发生率远远高于女性,每10万名男性中有1.12人发病,而女性每10万人中仅有0.19人。在比赛距离方面,马拉松比赛中的心脏骤停发生率(每10万人中有1.04人)要比半程马拉松(每10万人中有0.47人)高不少。

  关于心脏骤停的病因,在128名信息较为明确的个体中,只有67例(52%)能够确定病因。其中,冠状动脉疾病是最主要的病因,占比达到40%(27/67),而且这类患者的存活率较高,27例里有25例成功存活(93%)。以往被认为是常见病因的肥厚型心肌病,在此次研究中并不多见,仅占7%(5/67)。另外,还有17例(25%)属于病因不明的情况,被归类为不明原因或尸检定义的突发性心律失常死亡。

  研究还指出,心肺复苏时间和初始心律与患者的生存结局紧密相关。心肺复苏时间每增加5分钟,死亡风险就会增加1.2倍;要是初始心律为无脉电活动或心脏停搏,死亡风险更是会飙升至2.5倍。

  表 2:2010-2023年美国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已确认身份的跑步者心脏骤停和死亡的确诊病因

  总的来说,尽管参与长距离跑步赛事的人数在不断增多,但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并未明显上升,同时死亡风险还大幅降低。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急救措施的不断进步,比如旁观者心肺复苏的广泛普及,以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更易获取和使用,使得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几率显著提高,和那些配备AED的公共场所情况差不多。

  不过,2020年后心脏骤停发生率出现了略微上升的情况,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具体原因,但推测可能和新冠疫情期间医疗保健利用减少有关,这导致一些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没能及时被发现和治疗。

  对于国内热衷于马拉松和半马的跑友们而言,这项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赛事组织者需要进一步完善急救方案,合理设置AED的放置点,保证在关键时刻能迅速取用,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急救培训。跑友们自己也不能掉以轻心,赛前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心血管健康检查,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者其他危险因素的人群。日常训练也要科学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训练给心脏带来过大负担。

  跑步是一项能让我们收获健康和快乐的运动,但只有重视安全,我们才能在赛道上尽情奔跑,享受运动带来的美好。期待未来,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持续提升,长距离跑步赛事能变得更加安全,让每一位跑者都能顺利完成比赛,实现自己的目标。

2025-05-16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