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道孚兩地開展文化(書畫)交流

婺城道孚兩地開展文化(書畫)交流


  人民網成都7月20日電 (趙祖樂)近日,一場意義非凡的文化交流活動在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拉開帷幕。7月17日至19日,“浙川情·繪道孚”婺城道孚兩地文化(書畫)交流活動成功舉辦,此次活動以筆墨為橋梁,促進了浙江金華與四川道孚兩地的文化交融,為民族文化交流協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動於7月17日正式啟動,現場一幅由金華、道孚兩地書法家合作完成的漢藏雙語書法長卷格外引人注目,它不僅是藝術的結晶,更象征著兩地文化的深度融合。同時,活動期間金華市美術家協會的專家組與道孚縣唐卡制作技藝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展開了深入交流。專家組現場指導道孚書畫愛好學生進行創作,為當地學生帶來了全新的藝術理念和創作技巧。

  “浙江的老師們手把手教我們調色,還稱贊我的畫很有生命力,讓我學到了好多新方法,真希望他們能常來。”道孚縣中學初一學生榮塔澤仁卓呷興奮地表示。

  “老師們指出了我繪畫中的不足,教了我構圖小技巧,讓我對繪畫有了更多思路。”道孚縣中學初一學生張運菡也收獲頗豐。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現場還發布了“婺道藝術結對”六大計劃內容。9位書畫家被邀請擔任“道孚藝術文化推廣顧問”,同時設立金華市美術家協會道孚創作基地等計劃,后續將逐步實施。水彩畫家鄭紅建感慨道:“水彩的溫潤與唐卡金彩的絢麗,恰似山海協作,可以交融共生,未來合作空間廣闊。”

  此外,在道孚學子交流活動中,水彩畫家徐華穎以“虛與實、疏與密”為題,為學生們講解山水意蘊,指導他們揮筆創作﹔中國畫家張仁海則帶領孩子們用毛筆勾勒牦牛,讓草原的奔放氣息在墨色中盡顯。張運菡的作品將漢族的留白與藏族的濃烈色彩相結合,別具一格。

  金華,古稱“婺州”,是吳越文脈與江南書畫的重鎮﹔道孚,藏語意為“馬駒”,作為茶馬古道入藏第一驛站,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包括417處文化資源點、66項省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94個省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其居藝術被譽為“康巴建筑明珠”,3A級景區數量位居甘孜州首位。

  “文化是增進婺道兩地人民友誼的橋梁,此次以書畫之名相聚,是共建長效文化協作機制的關鍵一步。”道孚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琴華介紹,活動期間,9位藝術家深入道孚墨石公園、玉科草原、雅拉雪山等地進行寫生創作,累計創作30余幅涵蓋油畫、水彩、水墨等門類的作品,這些作品都將捐贈予道孚縣。

  金華市文聯副秘書長鮑勇稱:“這些作品不僅是藝術成果,更是兩地情誼的見証。下一步將組織開展‘山海同輝’作品巡展,讓更多人領略道孚之美。”此次書畫交流活動作為“山海協作”的文化注腳,開啟了“創作基地+人才共育+作品巡展”的長效機制,未來民族文化在交融中必將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2025-07-23 00:36